伴着各种质疑声,上证指数稳住了。虽然看多与看空的分歧加大了,但这波牛市,确实与以往有些不同。
可以归结为四点:资金去向
变了、市场结构变了、资金宽松和便宜、股市制度建设大幅提升。
正是因为这些不同,A股走出了前所未有的“慢牛”行情。从4月8日以来,指数就持续上涨,中间连2.2%以上的回撤都没有。这种长达近半年的持续上涨有点“美股化”的味道。
先说资金去向。这是最明显的差异。
国内的资金有两大“蓄水池”。一是股市;二是房市。以前炒股赚的钱也会流入房市,但现在房市这个“蓄水池”几乎没了,股市投资赚的钱还会留在股市。
也就是说,以前那种大众投资理财的终点是“买房”的错误观点终于纠偏了,未来居民家庭会将资产配置的重头放在股市。
但是,股市这个“蓄水池”有那么大吗?能够容纳那么多资金吗?
能!这就要说到第二点与之前最根本性的差异。那就是市场结构变了,这波牛市是“科技牛”。
几日前,寒武纪超越茅台成为新晋“股王”引发热议,虽然后来寒武纪经历了回调从“宝座”上下来了,但不改这波“科技牛”的底色。
科技创新企业引领的股市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它是赚全世界钱的,是代表全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茅台时代的市场结构根本无法与之比拟。
科技成为贯穿本轮行情最重要的主线,以“科技牛”引领周期是一场国运之争。
美股之前的长牛是靠“美股科技七姐妹”,高盛在6月份曾提出以科技企业为主的中国“民营十巨头”,对标“七姐妹”,显然这是A股向美股之前走势看齐的底气。
这就要说到本轮牛市最具争议的一个点。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当宏观经济形势不算好,股市这样涨合理吗?
其实更确切地说,股市是上市公司质量的测量仪。七月份中国的月度用电量规模超过万亿千瓦时成为全球首次,其背后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出现实质性突破,以AI、机器人等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和高端化、智能化的工业经济渐渐占据主流。
也就是说,如果股市的“科技含量”高了,上市公司的质量好了,宏观经济数据只是股市牛熊排在第二位的参考指标。
之前A股的牛市也常是“资金市”,而与宏观经济关联不大。这就要说到这波牛市的第三个特点——资金宽松和便宜。
存款利率不断下调,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都在齐刷刷的奔向“0字头”,资金需要寻求更好的回报率,目光投向权益资产是自然的选择。
这是从居民家庭的角度说的,机构和外资的资金供给也异常充沛。
2025年1月,《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根据测算,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净流入资金约1.5万亿-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保险公司的资金配置。
而由于美元的信用风险越来越高,这带来了“非美资产”重要性的提升,境外资金也在积极布局中国。最近有一个消息是,美国资管巨头景顺旗舰新兴市场基金大手笔加仓中国股票。更何况美联储要降息,当美元利率下降,国际资金自然会寻找新的性价比资产。
最后在股市制度建设方面,近两年监管层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限制大股东减持、鼓励企业分红、严格退市制度等,这些措施不断提升了市场的“质量下限”。
最近发生的两件事都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第一件事是证监会前主席易会满被查。易会满为股民所诟病的不仅是疯狂从市场“资金抽血”,还有一点就是对上市公司监管非常不严。
第二件事是2017年女明星楚铁男听从男友的内幕消息炒股亏了500多万,结果8年后这个案子重查,女明星一审被判了两年多。
这个力度,真的可以。
市场有规矩并严格执行,大家就愿意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来,真正的从“融资市”变成“投资市”。
所以,这波牛市确实和以往有些不一样。我们不知道这轮牛市能走多远,但知道的是,市场背后的逻辑在发生本质的变化。
杠杆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