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有人讲,做自媒体没搞头了,不带货不直播,根本赚不了钱。
这话听着挺有道理,毕竟满屏都是卖东西的,直播间里喊着“三二一上链接”,好像不卖货就不配叫博主。
可真有人不信这个邪。
有个家伙,啥都不卖,也不搞直播,就老老实实做知识内容,带着几个人的小团队,一年挣了八位数。
听到这数字我第一反应也是,假的吧。
是不是背后有公司捧?资源堆出来的?
不是。
这人原来就是个上班族,朝九晚五那种,下班回家拍视频,写文案,一条条发。
没人教他,也没人投钱,就这么一点点做起来的。
他没靠运气,是踩对了路子。
轻创业,三个字,听上去虚,其实很实在。
不用砸钱,不用囤货,也不用天天露脸吆喝,关键是——解决问题。
很多人一上来就想错了。
觉得自己会啥,就得卖啥。
我会PS,那就教PS。
我懂理财,那就做理财课。
结果课做出来了,没人买。
视频发出去,播放量两位数。
然后就说,赛道卷死了,做不起了。
可你谁没事刷手机突然想学PS啊。
人家要的是,怎么把简历做得好看点好找工作,怎么快速做个海报应付老板。
这才是真实需求。
赚钱的东西,从来不是“你擅长什么”,而是“别人急什么”。
新加坡有个小伙,名字我都记不住,就靠卖Notion模板活着。
日程表、读书计划、项目管理表格,全是些看起来谁都能做的东西。
但他把这些小工具整理好,打包卖,一年赚一百多万美金。
你说他技术多牛吗?没有。
他就知道一点,大家懒得自己搞,你给现成的,他们愿意掏钱。
就像办签证,填个表收你几百块,流程简单得很,但省了你查政策跑使馆的时间。
人花钱买的不是服务本身,是省心。
那普通人咋找这种机会?
别整那些大词,什么“个人品牌”“认知升级”。
就问自己:我干这行这么多年,最常被人问
你是会计,别张口闭口“财务自由课”,太飘。
不如做“个体户怎么少交税”“自由职业者报税避坑指南”。
具体,精准,能救命。
之前有个博主,一开始讲“如何成为优秀员工”,惨得不行,粉丝涨不动。
后来改了方向,写“怎么跟爱挑刺的领导谈加薪”“年终怎么写能让领导多发奖金”。
三个月,涨粉五万。
为因为这些事,真疼。
还有一个狠招,产品还没做出来,先试试水。
你想做个课,别闷头录半年。
做个海报,写清楚你能解决啥问题,标个价,看看有没有人付定金。
我认识一个人,想搞职场沟通课,定价399,没人理。
降价到199,还是零单。
最后发现,不是价格问题,是话题不够痛。
“沟通”听起来重要,但不急。
他一咬牙,改成“怎么对付办公室阴阳怪气的同事”。
一周五十多人付款。
痛点一抓准,流量自己来。
但很多人走到这儿又卡住了。
不是不会做内容,是心里过不去。
想法刚冒出来,先问一圈人。
问同事,问亲戚,问朋友。
“你觉得我能成吗?”“现在入局晚不晚?”
结果一堆人说,算了吧,不靠谱,别折腾。
那个八位数博主,当初也被劝退。
家里人说,博士去拍短视频?不如考公务员。
朋友笑他,知识付费都是割韭菜,你别掉坑里。
他没吵也没辩,自己接着干。
等到账号火了,月收入超过工资,身边人才闭嘴。
所以第一步,得心理断奶。
别找没做过的人要建议。
你想做自媒体,别问打卡上班的同事“还有机会吗”。
你想卖课,别问从没买过课的朋友“这有人买单不”。
要问,就去问已经做成的人,听听他们踩过的坑。
还有人总觉得自己不够格。
“我没赚到几百万,教啥理财?”“我没当过高管,谁信我?”
其实用户不在乎你是谁,只在乎你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
那个卖Notion模板的小伙,也不是效率大师,他自己也在摸索。
但他把自己的经验整理出来,帮到了人,就成了商品。
很多人怕做内容,觉得要会剪辑要会写文案,门槛高。
其实没那么玄乎,两个字就行:看见你,信你。
先说看见你。
最简单的办法,列三十个目标人群最常问的问题,挨个拍视频回答。
比如做理财,就拍“月薪五千怎么存下第一笔钱”“基金绿了要不要割”“保险怎么买不被坑”。
做育儿,就拍“三岁孩子吃饭像打仗怎么办”“怎么让孩子乖乖睡觉”。
这些问题,全是搜索热词。
你答得好,平台自然推给你需要的人。
那博主最早发的视频,画质糊,逻辑跳,但就是因为解决了具体问题,慢慢攒起第一批铁粉。
他说,别等完美,先发边做边改。
反观有些人,总想等设备好了再开始,等脚本写精了再更新。
半年过去,连第一条都没发。
再说信你。
别老想着装专家,穿西装打领带讲术语。
不如讲讲你自己摔过的跤。
那博主有次发了个三十分钟长视频,讲自己创业失败的经历。
做电商赔钱,线下课没人来,灰头土脸熬了好几年。
没想到这条爆了,粉丝猛涨。
评论都说,原来你也这样,跟着你学踏实。
还有人总觉得,某个领域已经有人做了,轮不到我了。
其实有竞争才说明有钱赚。
英语教学多少人在做,但有人专攻口语,有人教考试技巧,有人做职场邮件写作。
细分下去,永远有机会。
关键是找到你的角度。
比如“全职妈妈怎么利用碎片时间学英语”“程序员怎么练技术文档写作”。
只要够细,就能突围。
普通人想靠自媒体赚点真钱,核心是学会用杠杆。
别把自己锁死在“一份时间换一份收入”的圈里。
你做咨询,一天最多接俩客户,天花板明摆着。
但你把咨询内容录成课,一次制作,能卖上千份。
这就是杠杆。
那八位数博主,最开始也做一对一,累得半死。
后来转做线上课,录一遍,后面躺着收钱,售后有人盯就行。
现在每月稳定卖几百份,轻松多了,收入翻倍。
短视频也是杠杆。
花六小时拍一条,可能几十万人看。
一场直播,同时跟上千人互动。
有个做产后修复的博主,以前线下开班,一次最多几十人。
改成线上课后,一场报名上千,收入直接起飞。
最适合普通人的杠杆产品,是虚拟品。
课程、模板、电子书,不用发货,不用囤货,多卖一份几乎零成本。
有个教发音的博主,把“中国人常见英语发音错误”做成录播课,还分美音版英音版。
不同需求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现在光卖课每个月几万进账。
但用杠杆也有坑,别去做“伪需求”。
比如“提升你的认知”“教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听着高大上,没人愿意付钱。
因为不痛。
你要做的是紧急的事。
“孩子下周模考,作文咋提分”“报告明天要交,PPT怎么改才能过”。
这种时候,人愿意花钱买解决方案。
很多人看了这么多,还是不动。
总说自己没经验,没人脉,没钱。
可那些做成的人,一开始啥都没有。
那个博主起步时就拿手机拍,自己写稿自己剪,一分钱没投。
新加坡小伙也是从自己用的模板改起,慢慢优化才卖出去的。
轻创业的本质,不是你多厉害,是你敢不敢开始。
不用辞职,下班做就行。
不用一上来就搞大工程,先做个模板试试,搞个小预售看看反应。
最重要的是,别等完美。
先动手,边做边调。
一年后的你,会不会后悔今天没开始,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觉得吧,这年头不怕没机会,怕的是你一直等。
等准备好了,等条件成熟了,等别人点头了。
可生活哪有那么多ready go。
事儿是干出来的,不是想明白的。
你不动,地图再全也没用。
你走一步,哪怕歪了,也能看到新风景。
杠杆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