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A股市场最吓人的不是大盘跌了多少,而是那些曾经被基金捧上天的“明星股”突然集体崩了。 新易盛一天就能跌掉14%,寒武纪、北方长龙这些几年翻了几十倍的股票,说崩就崩,盘面绿得让人心慌。 这不是什么正常调整,而是资金集体出逃的踩踏现场,那些曾经让基金净值飞涨的抱团股,如今正成为收割散户的最快镰刀。
看看这些跌幅榜上的名字,几乎都是过去两年里涨幅惊人的标的。 新易盛从12元一路涨到401元,涨幅超过32倍;寒武纪从50元涨到1595元,涨幅31倍;北方长龙从19元冲到198元,一年涨了10倍。 这些股票没有任何业绩支撑,寒武纪连续亏损8年,北方长龙年报中报都是亏损的,完全靠资本讲故事推高股价。
基金抱团持股的现象在A股市场并不新鲜。 多个基金同时持有某几只股票,形成群体性投资行为,这通常基于对某些行业或公司的共同看好。 但这种行为会导致资金过度集中,一旦资金流向改变,就会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当大量资金同时买入或卖出某只股票时,股价就会出现异常波动。
2024年四季度数据显示,公募基金开始大幅减持此前抱团的个股。 中际旭创遭到“砍半”式减持,持股基金数量减少超50%,持股数量减少超8000万股,总持仓市值从270亿元降至114亿元。 阳光电源也被减持超9000万股,持仓市值减少超140亿元。 这些减持行为直接导致相关股票价格出现20%以上的跌幅。
基金经理们在面对抱团股闪崩时采取了不同策略。 有的选择减仓清仓,避免进一步亏损;有的则逢低抄底,认为这是短期交易性行为而非基本面问题。 私募排排网未来星基金经理胡泊表示,近期绩优股闪崩主要是因为市场预期过高,机构持股过于集中导致。
华南一家中小型公募基金经理指出,部分白马股短期涨幅过高且估值处于历史高位,市场弱势下出现补跌是正常现象。 关键是判断未来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及确定性能否消化高估值。
公募基金抱团行为背后有着明显的利益驱动。 通过抱团拉高产品净值,吸引基民申购,并借机发布新基金获得资金,继续加仓持仓股做高产品净值,形成正向循环,然后坐收管理费。 2020年和2021年公募基金募集规模连续两年超过3万亿元,持有A股市值从2018年末的1.47万亿元飙升至2021年末的6.44万亿元。
要维持抱团现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入推高持仓股股价,二是抱团股基本面不能出现重大变化。 一旦新基金发行不利,接盘资金减少,叠加基民赎回,公募基金只能被动卖出持仓股应对,引发抢跑式出逃。
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份新基金发行份额为1188.20亿份,相比去年的3036.57亿份下降了60.87%。 资金流入减缓直接导致抱团股支撑力减弱,那些基本面不及预期的个股开始持续下跌。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暴跌行情下需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首先要紧急止损,守住本金,跌破关键支撑位或亏损超过8%的持仓应立即减仓。 其次要优化持仓结构,清空业绩亏损、无题材的弱势股,优先保留行业龙头或现金流稳定的标的。
保持冷静与理性决策至关重要。 股市暴跌常伴随恐慌性抛售,但情绪化决策可能加剧亏损。 需要区分个股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如果下跌由市场整体情绪引发而非个股基本面恶化,可暂缓操作。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杠杆炒股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